英国“碳关税”来袭环境领域成为新的权益战场?

 2024-07-09 | 作者: 安博官网平台官网

  当地时间12月18日,英国政府正式公开宣布将自2027年起实施英国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下称“CBAM”)。初步涵盖的产品大类包括铝、水泥、陶瓷、化肥、玻璃、氢气、钢铁。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佩忠分析,英国碳关税对我国出口整体影响可控,但需关注对个别行业和碳市场规则的挑战。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对英国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3%。其中,电机电气等设备和核反应堆、锅炉等器具为我国对英国出口的基本的产品,出口金额占对英国出口总额比重分别达到21.6%和13.5%。而本次英国CBAM机制所覆盖的钢铁(2.7%)、铝(1%)、陶瓷(0.65%)、玻璃(0.71%)和肥料(0.02%)等产品出口额比重相对较小。

  英国政府声称,实行英国CBAM机制是为避免“碳泄漏”,然而碳泄漏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并不被所有人买账。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业务总监邵先辉指出,英国CBAM此举是对标欧盟CBAM采取的类似措施,其动机与欧盟CBAM类似:一是保障所谓的“应对气候变化成本的公平性”;二是所谓的“碳泄漏”,为保障本国制造商不将高碳排企业迁出本国;三是推动还未开始碳定价的国家早日采取市场化的模式,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四是促进主要经济体的去碳化进程,以引导全球碳市场的标准制定。“但是,总的来说,无论英国CBAM还是欧盟CBAM,本质不只是为避免‘碳泄漏’,更是为了贸易保护。”

  刘佩忠分析,CBAM 机制通过调整进口价格,减少境内外企业在碳排放成本上的不对称,以保护本土企业的贸易竞争力,也许会出现绿色贸易壁垒等问题。同时,碳关税规则、碳价水平是基于发达国家发展现状制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与之存在距离。这将使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经济成本,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有违《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中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伴随欧盟CBAM与英国CBAM相继官宣,其他经济体还会远吗?伴随着世界多国及地区碳达峰、碳中和计划的实施,以遏制碳排放的“碳壁垒”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现象,并慢慢的变成为普遍做法。

  据悉,在欧盟、英国考虑或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背景下,美国国内也有声音希望有机会能够利用碳边境调节机制作为加强其气候领导力和与盟国合作的机会,并制定自己的碳边境调节机制或符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和其他国际标准的碳定价方案,以此来保护和强化美国制造业的气候竞争力。

  诚然,在全球新一轮贸易竞争中,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良好工业基础,先后出台各种碳排放法规、标准等创新制度安排,目的是在于在“双碳”进程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同时又希望达到抑制他国竞品输入的目的。

  近年来,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隐形“碳壁垒”措施。美国此前已经对进口的化工石油等制品提高了附加税,虽然名称上没有碳,但实质是针对碳排放制定的。另外,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及其修正案,监管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种来源的空气污染物(如发电厂、车辆和工业设施),其中就包括温室气体。再如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日本的“生态标志”“实现绿色转型的基本方针”等基本都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设置了“碳壁垒”。

  第28届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8)刚刚结束。发展中国家未来在向英国和欧盟出口时,其国内产业将面临进一步增加的成本,这也成为了第 28 届联合国气候峰会争论的焦点之一。COP28上“阿联酋共识”就警告:“采取一定的措施打击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包括单方面的变化,不应构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或变相限制国际贸易的手段”。

  显然,CBAM存在引发绿色贸易战的风险。接下来发展中国家是否会采取报复性关税“回击”还未可知,目前种种迹象预示环境领域正慢慢成为新的国际权益战场。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又该怎么样应对?刘佩忠提醒,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CBAM造成的关税成本会削弱中国钢铁、铝等行业企业在英国以及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在碳市场规则方面,由于英国、欧盟依据自己情况制定CBAM数据报送方法和数据标准,我国相关行业产品出口还可能面临标准制定差异所导致的不利情况。此外,由于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只包含电力行业,别的行业企业产品出口则需要缴纳CBAM的碳差价,这将不利于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形成国际影响力。

  刘佩忠表示,未来,我国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推动高碳排放行业低碳转型。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关注度上升,高碳排放行业需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降低CBAM机制对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竞争力的影响;二是建立权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数据体系。碳排放有关数据是执行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基础,掌握权威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数据库,能帮助我国在CBAM机制下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三是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CBAM细则涉及大量碳市场运行管理方案,未来需要逐步扩大碳市场范围,为我国与西方国家开展细则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尽管“碳关税”机制有单边色彩,却迫使中国加快重视企业碳管理、产品碳足迹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等。中国企业应时刻关注国际变化趋势,找准供应链里的位置发挥创新优势。在和他国出口企业的交锋中发挥低碳优势,未尝不是CBAM带给我们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