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吴京这几年非常忙,自从战狼2大火之后,不管是主旋律大片还是创纪录的类型片,他的名字就是电影票房的保证。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2022年8月前后几天,吴京分别成了泰国天丝红牛和中国劲酒的代言人。

  红牛和劲酒,一个是功能饮料,一个是保健酒,看起来可以是说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都号称抗疲劳和调节免疫。

  48岁的吴京代言劲酒,从年龄上看就比红牛更适合,毕竟男人到了一定岁数,保健就成了刚需。

  1993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里,笑容可掬的姜昆念出了“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的广告语。

  作为地地道道的黄石大冶人,吴少勋当兵退伍多年之后被调到大冶御品酒厂当厂长。

  当时不懂酒的吴少勋是个十足的门外汉,而他即将要接手的还是个市场不灵举步维艰、此外还负债700万元的烂摊子。

  不过酒厂也不是毫无特点,吴少勋熟悉情况之后发现,酒厂之前和中国曹雪芹研究会合作,推出了诸如曹府莲花白、芙蓉玉液酒等具有浓郁“红楼梦”情节的滋补酒。

  虽然当时87版的《红楼梦》在全国掀起了一波收视热潮,但大冶御品酒厂的红楼梦滋补酒却依然毫无起色。

  吴少勋也很无奈,但他不得不从头开始学起,他和酒厂工人吃住都在一起,一点点熟悉酿酒过程,包装销售的每个环节。

  1989年春季的广交会上,关注到“曹府莲花白”酒的马来西亚华裔商人李学理先生,辗转找到黄石外贸局,提出要定制滋补酒。

  黄石市外贸局不敢耽误,带着李学理提供的劲酒和养命酒的方子找到了大冶御品酒厂。

  经过一方讨论,吴少勋认为劲酒更有意义,最终决定做“中国劲酒”,并承诺在当年10月的秋季广交会前拿出产品。

  可要在短短几个月做出“劲酒”,却并不是件容易事。包装、瓶型、印刷还都是小问题,最重要的完成组方论证。

  组方是中药配置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对各味中药成分和剂量都要考量。

  吴少勋于是组织6名老中医,对李学理提供的配方进行多方论证,并结合厂里之前“芙蓉玉液酒”配方,最终通过3次改良,完成了酒体小样的开发。

  李学理将300件劲酒带回马来西亚后,吴少勋组织人马在广东梅州对劲酒进行了试销,没想到市场反响热烈。

  由此,中国劲酒由最初的出口开始转内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吴少勋,带着中国劲酒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广告。

  那个年代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出名可不单单只有劲酒,靠着标王之名大行其道的还要属山东酒。

  与讲究豪饮的山东酒相比,吴少勋却反其道而行之,主推的是125ml的小方瓶,正像那句广告语一样,主打健康饮酒,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

  价格经济实惠,125ml又刚好是一个人一天的健康饮酒量,劲酒的新品投入市场后一炮打响,1997年劲酒的销售额就达到4000万元。

  1997年,大冶御品酒厂的总产值比10年前翻了20倍,上缴国家的税收也增长8倍。

  在酒厂上下看来,正是吴少勋挽救了酒厂。此时的他无论走到哪里,收获的都是一片赞誉。

  但情况在1998年发生了变化,吴少勋也没想到一向低调的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企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国企的大冶御品酒厂在1997年5月就实施过一次企业改制。

  但全员持股的改制尝试,并没有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真正分离,产权不明晰,大锅饭依旧,国企的包袱一个没少,这让酒厂的经营陷入被动。

  吴少勋再度萌生去意,不过当地政府为了保住劲酒品牌的经济效益,坚决留住了吴少勋。

  时间来到1998年,随着国企改革全面走向深入,关于大冶御品酒厂的改制问题再度被提上日程。

  最终大冶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大冶御品酒厂的改革落脚点落到改变公有公营,实行民有民营的问题上——将酒厂卖给个人,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

  1998年7月1日,湖北大冶市国资局与吴少勋签署了产权转让协议,大冶御品酒厂正式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同时也正式改名为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

  消息一出石破天惊,由于当时全国各地国企的普遍做法是卖小不卖大、卖差不卖好、卖易不卖难,而捧着金饭碗的劲酒在发展良好的情况下卖给吴少勋,无疑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巧取豪夺、暗箱操作、蓄谋已久……诸如此类的指责似乎要将他以往的付出和成绩全部抹杀。

  劲牌改制也成为全国关注的敏感话题,支持者认为这是大胆改革,反对者则视之为国有资产流失。

  在各大官方媒体上,诸如《国有企业不能“一卖了之”》、《刹刹“卖企业这股风”》之类的文章,更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吴少勋。

  从1998年至200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脱困和攻坚阶段,像劲牌这样从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不在少数。

  对于劲牌改制问题,湖北省委的态度是“可以先试,摸着石头过河,不打压、不追究”。最终,劲牌改制在一场后得以完成。

  在接手劲牌之后,吴少勋除了带领公司上下施行调整之外,他本人也比以往更加低调,管理起来就是很简单的三句话: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

  解决了人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工艺水准,劲酒就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而牢牢锁定 “保健酒“的劲酒又用了几乎同样的时间,从18亿突破了100亿。

  2017年劲牌公司上缴税金25.8亿元,而在20年前,这一数字仅为740万元。

  从第一次在央视从打广告算起,劲酒已经30岁了。放眼全国酒类市场,作为保健酒行业老大的劲酒更是个奇迹。

  首先,保健酒整个酒种市场规模不过300多亿。劲酒硬是在这样一个小酒种中创造出了超百亿营收。

  其次,劲酒更是中国酒业一个另类。要知道中国酒行业格外的重视包装,毕竟酒本身看不出价钱,得靠各种各样的包装才能体现价值,但劲酒却只是一个光瓶酒。

  第三,在保健酒中,绝大多数品牌主打的是中老年的礼品酒市场,但劲酒却主打大众酒,超市里的礼品型劲酒只是个点缀。

  与那些光鲜亮丽个个讲历史说文化的白酒们相比,劲酒就跟老板吴少勋一样沉默低调,不事声张。

  除了正常的品牌宣传之外,劲酒把功夫花在了大众餐饮渠道,每天数千名终端促销人员分布在城市的各大饭店、大排档、夜市等餐饮网点,确保劲酒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想喝的人手里。

  就着晚餐和夜宵,喝劲酒感觉就是跟一杯杯端白酒的不一样,前者是懂健康少喝一点,后者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不过现在关于劲酒的风评却变了,根本原因就是在2019年3月,劲酒系列新产品的终端价格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零售价上调15%~25%不等。

  对于提价原因,劲酒表示“是由于产品改进及药材、原料、包装、物流、人力等成本不同程度上涨,相应带来产品成本的大幅度的提高”,不过这也折射出保健酒“老大”的业绩焦虑。

  自从2017年销售额突破100亿之后,劲酒已连续在100亿这个区间晃荡了五年。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养生、保健是中老年人的刚需,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才是保健酒消费的主流群体。

  正因为保健酒市场容量有限,早在2013年,劲酒就选择了一个更大的赛道——健康白酒行业,推出了毛铺苦荞系列白酒,并迅速成为排名老二的湖北白酒。

  但作为主力拳头产品劲酒并不能等着年轻人变老,所以在吸引年轻人方面,劲酒也是不遗余力的主动出击。

  另外受到类似威士忌的冰饮和混饮方式的启发,劲酒还试图打破传统的喝法,推出了各种劲酒特饮。

  在劲酒的终端活动中,劲酒特饮DIY环节成为保留曲目,客户能用现场提供的西瓜汁、橙汁、猕猴桃汁、话梅、绿茶等多种材料来自由组合搭配。

  千变万化的混合口感,就为了满足了年轻人在不同场景下的饮用需求,从而赢得慢慢的变多年轻人的青睐。

  但另一方面,那些原本劲酒中年客户们却又在叫嚷:劲酒现在价格越来越贵,质量却越来越差了,口感都差了好多,看衰劲酒的人更大有人在。

  现在再来看劲酒请吴京做代言这档事,不再是为了知名度再上一层楼,也不是为吸引所谓的40+客户,更像是吴少勋和劲酒的一种表态:

  想喝劲酒的,我拦也拦不住,不想喝的,我喊也喊不来,但我最终究还是能赢得下来。